光宇集团的发展起源于民营企业哈尔滨光宇电源厂,历经创业、求精、飞跃三个发展阶段,现已发展成为资产总值逾428261.80万元人民币的多元化国际企业集团。 |
一、艰苦创业,开民营企业先河 |
1994年,八五计划的第四年,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蓄电池行业更是如鱼得水,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以哈尔滨蓄电池厂副总工程师宋殿权为核心的几位电化学行家毅然辞去领导岗位,创立了自己的企业——光宇电源厂。
哈尔滨光宇电源厂于1994年5月17日正式成立,法人代表宋殿权,注册资本90万元人民币。当时租赁的厂房简陋、设备陈旧,企业发展困难,法人宋殿权深感责任重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并在同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得到生存和发展,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不行,没有支柱产品更不行,为此他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决定自行研制、生产适合于通讯、电力等行业的光宇牌固定型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经过长期呕心专研获得成功并迅速投入生产(该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日本JISC8707—92标准)。一流的水平、稳定的质量、满意的服务,受到国内通讯、电力等用户一致好评,从此固定型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便成为光宇电源厂的支柱产品。
1995年新建厂房5398平方米,当年国内销售额达到4166万元人民币。光宇牌固定型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并荣获哈尔滨市科委技术成果鉴定会科技奖。
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1996年新建厂房5302平方米,并进一步壮大员工队伍,当年销售额增加到89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增加到2000万元人民币,同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 |
|
二、注入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
1997年光宇电源厂相继从德国、奥地利、美国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铸板机、涂板机和全自动装配生产线,新建厂房13522平方米,总投资3000多万元人民币,产品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同年,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方圆”认证委员会评定,一次性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标准认证,并先后取得邮电部“通讯设备入网质量认证证书”、解放军总参部“国防通讯网设备器材进网许可证”,并承接完成中南海邮电工程、总参通讯部通讯工程、省光缆工程及各省电网改造等工程的蓄电池供应项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和良好的声望。当年国内销售额1.2亿元。
1998年6月24日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成立。同时,哈尔滨光宇电源厂所经营的全部业务及资产转入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
|
|
三、集团化发展,加快国际化进程 |
1999年4月光宇国际集团于百慕达注册成立。10月26日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股权持有人股份经COSLIGHT INTERNATION-AL(B.V.I)CO.,LTD.全部转让至光宇国际集团科技有限公司。
“追求品质、超越非凡、立足中国、走向世界”,1998年12月至1999年7月期间,公司先后在俄罗斯联邦最大的经济特区加力宁格勒市成立了集团全资子公司艾力克公司,在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兴建了兰迪实业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在俄罗斯联邦巴什基尔共和国首都乌法市成立了乌法银河公司。主要是利用特区优惠政策销售汽车起动蓄电池和2V、12V固定型阀控密封蓄电池,并取得了俄罗斯邮电部入网证、国际证、卫生证和防火证,迅速提高了COSLIGHT品牌在俄罗斯及前苏联国家的知名度,也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1999年7月1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创办了电化学和电力、电子研究,提高自身研制、开发能力,实现了产业一条龙。
1999年11月17日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在香港挂牌上市。募集的资金用于产品的革新和新科研项目的开发及研制领域,加大对开发和科研项目的投入,强化企业自身科技力量。
1999年11月31日哈尔滨光宇电池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主要设备来自于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产品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及光宇手机电池。
|
|
四、壮大集团实力 创造卓越品牌 |
“团结、高效,以人为本,求新求精,创造先机”。 2001 年 5 月, 72 米跨度的阀控蓄电池现代化生产车间、 24 米跨度新电池柜车间和 18 米跨度隔板车间相继破土动工。建成后,阀控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能力将达到 100 万 K/Ah ,是过去生产能力的二倍。
7 月,哈尔滨光宇电池有限公司更名为哈尔滨光宇电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有锂离子电池、手机电池、 UPS 电源、直流电源系统等。
8 月 5 日,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企业资源计划( ERP )管理系统硬件基础工程启动。 9 月 1 日,集团公司网络部成立,主要任务负责集团园区网络总体工程的建设,集团办公自动化、 ERP 管理系统硬件的运行与维护。
2001 年,为使公司建设成现代化企业、具有国际水准的锂离子电芯和手机电池生产基地,公司又相继引进进口设备 21 台,厂房改建 2 万平方米,公司干部管理培训达 50 课时,以满足用户对光宇锂离子电池的产量和质量的需求。
2001 年,集团新建厂房 2.1 万平方米,国内销售总额八亿人民币,国外创汇 138 万美元,最新增设海外办事机构三家。 12 月 23 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国家人事部批准创立了光宇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2 年初,光宇锂离子电池、手机电池已成功实现为国内移动电话领域的知名企业大批量、稳定供货。同年 6 月,哈尔滨光宇电源有限公司在深圳投资建立了锂离子手机电池组装生产线,以满足一些大的知名手机、手机电池厂商,如:南方高科、中兴通讯、中国电子、杭州斯达康、夏新等厂商对原机电池的需求。
2002 年 2 月起,集团人力资源部、企管部相继聘请国家高级咨询师、大专院校教授、外资企业专家及集团高层领导对企业中层管理干部、技术人员进行产品标准、 6 个西格玛绿带和黑带、项目管理、质量体系知识培训;同时聘请集团内企业管理干部、高级工程师对一线生产工人、干部、特殊工序工种和装配车间的全体员工进行了操作要领、生产工艺、 MSA 、作业指导、控制计划、检查标准、程序文件、 6 个西格玛概念等十几个项目进行了全员培训。使各分公司员工整体队伍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推动了集团快速发展的进程。
同年 8 月 12 日,集团正式与沈阳东北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资合同,双方商定成立沈阳东北蓄电池有限公司,光宇国际集团占股 66.67% 。与沈阳东北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后,新增土地 7 万平方米,绿化改造广场 4000 平方米。自 2002 年 9 月起至 2002 年 12 月 31 日止,公司经过调整与恢复,各项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四个月完成的销售额达 5128.47 万元人民币,获得利润 257 万元。
2002 年 9 月,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经中国方园标志认证中心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符合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 标准。
|
|
五、以人为本,创新发展 |
企业发展靠人才,产品发展靠创新。2003年至2005年间,公司状大了科技人员队伍,从过去占员工人数20%科技人员,递增到25%。并注重研发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他们的进修、培训提供条件。间期,扩大科研经费支出500万人民币,使公司研发实力、科研成果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申报锂离子电池专利四项,阀控铅酸蓄电池专利一项。“光宇”第三代VRLA电池荣获机械部科学技术“三等奖”。力可兴公司开发的高温镍氢电池项目,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列为“火炬计划项目”。
2003年,由德国电信为光宇阀控铅酸蓄电池产品颁发 “DeTeImmobilien德国电信入网证书”,并开始产品试用。光宇阀控铅酸蓄电池GFM等产品通过英国权威认证公司ITS公司BIS认证;光宇手机电池通过德国莱茵认证局TüV认证;得到西门子对光宇锂离子电池产品达成首次订单;锂离子电池为美国京瓷无线公司(KWC)正式开始批量供货。
2004年,光宇牌6-QM-60全密封免维护汽车蓄电池通过一汽大众捷达轿车质量认证;国家工商管理行政总局为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颁发重合同守信用证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为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颁发“管理示范企业”牌匾;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在实施火炬计划十五周年优秀火炬计划大会上对“智能型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颁发项目表彰证书;国家方圆标志中心为哈尔滨光宇集团颁发管理卓越奖;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表彰哈尔滨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黑龙江省商业联合会授予“光宇牌阀控铅酸蓄电池”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黑龙江省科技厅为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为质量管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司”证书;哈尔滨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2005年5月,光宇锂离子电池产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2005年ERP使用在已涉及到公司的十七个部门,共使用了十六个子系统,同年9月14日和10月24日哈尔滨市科技局和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局通过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认证;公司先后申报了“中国名牌产品”、“AAA信用企业”等荣誉奖项,取得了国际认证联盟颁发的“管理卓越奖”、“先进私营企业标兵”等奖项和荣誉称号;公司针对工艺技术和中层以上员工的KS(韩国标准协会)认证培训工作,聘请韩国标准协会专家讲学,得到了认证专家的首肯。提升了企业公众形象。
2006年9月通过拍买购买铅锌矿,地点在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西南部采矿期25年。
2006年沈阳东北蓄电池因政府收购原厂土地,因此集团投资6500万元建成5.6万m2的现代化新厂地点在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
面对未来,光宇集团将继续以高科技电源产品为重心,以人才优势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向多元化,国际化、高科技型现代化企业的目标迈进,努力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蓄电池产品制造企业之一。 |
|
|